因为我并不常住上海,而女儿能把自己养活下来都了不起了,所以我根本就不敢去指望她能照养好其它的活物,因此这棵仙人掌当我不在上海家时就是棵孤儿树。
然而叫人惊讶的是这棵孤儿树却活得兴高采烈,每年5月份到9月份这阳光最炽热的季节,一朵又一朵的黄花绽放不停。
我瞧着希奇道:哇,真是了不起呀,这棵仙人掌居然能活得这么好。
女儿则以司空见惯的口吻回话到:由于它是仙人掌啊。
由这棵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,引发我和女儿对植物生命韧性的讨论,我说:当初仙人掌一定不会是如此的好养,应该是为了适应自然界中优胜劣败的存活法则而被逼出来的改变。
女儿在点头称是后加了一句:对,就像我一样。
我听了笑起来,这笑容中有对女儿的嘉许也有着为母的疼惜,由于女儿在十八岁一个人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念书,六年来所承担在生活、学业与情感、身体上的困顿与失落一定不少,但她却从无一次打电话回家求救哭诉,都是咬着牙挺过来。曾问她:为何不打电话回来跟父母哭呢?
哭给你们听有什么用,你们隔得那样远也没法立刻飞过来帮忙,哭完了还不是得靠自己去面对。
那为何连回到家见了大家面也不说辛苦的?
她淡淡的说:都过去了也就不感觉辛苦了。
相较于女儿的独立坚强,一直在台湾岛内念书的儿子个性就看上去太面了些,直到近期因出国进修,在生活地不熟熟的异乡,被逼得需要深思自己做决定和面对,才总算长出了点仙人掌精神。
曾观赏过一部胡杨树成长的纪录像片,其中有位培林专家讲述到种植胡杨树的秘诀少浇水、施肥与培土。
由于若常常给它浇水施肥,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,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,根扎得浅自然经不起风雨;所以只须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理睬它,因为地表没水和肥料供它们吮吸,自会逼得它们不能不拚命向下扎根,恨不能把我们的根穿过沙土层,一直扎进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,有这么深的根,何愁这类树不枝叶繁茂,何愁这类树会随便就被暴风刮倒呢?
仔细想想,这栽树的原理其实不就跟养孩子一样,若对孩子太过周到照顾了总是就培养出了他们的惰性,生命的温室只能诞生出生命的灾难。
若要想要孩子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,就不可以给它太足的水分和肥料,需要强狠下心去逼迫它奋力向下自己扎根。
在温室里大家是永远见不着参天大树的。